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走进历史长廊 传承文化薪火——市关工委组织开展青少年博物院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17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2025年11月14日下午,市关工委联合无锡博物院、梁溪区与滨湖区关工委,共同组织开展“走进历史长廊,传承文化薪火”教育实践活动。来自江苏省无锡市沁园实验小学和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的五年级师生代表共百余人走进无锡博物院,开启了一堂既生动又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市关工委主任缪根宝、副主任须俭,无锡博物院院长荣骏炎,以及梁溪区、滨湖区关工委分管领导等出席了活动。活动由须俭主持。

  

  

  

  活动在温馨的启动仪式中拉开帷幕。无锡博物院院长荣骏炎致欢迎辞,他勉励同学们,要珍惜走进博物院学习的机会,用心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内涵。他指出,博物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珍藏的每件文物都是先辈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他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市关工委主任缪根宝亲切寄语现场师生,他指出,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从泰伯奔吴的开拓精神,到古运河畔的商贸繁荣,再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无锡的历史是一部奋斗与创新的生动教材。他强调,组织青少年走进博物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希望同学们在参观中增强历史认知、坚定文化自信、汲取精神力量、激发探索兴趣,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 不断探索“五老”关爱教育与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策划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历史文化殿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来,开辟更多“行走的思政课”,让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青少年铸魂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后,在博物院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紫玉金砂——紫砂艺术展”和“泥塑雅韵——无锡泥人展”两个展馆。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器物,呈现出泥土与火的艺术交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作品,传递出无锡民间艺术的质朴与灵动。同学们驻足细观,认真聆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在互动问答环节,讲解员结合讲解内容向同学们提问:“惠山泥人是用什么特别的土做的?”“紫砂壶的两种成型方式是什么?”“无锡最早的一把紫砂壶出土于哪里?”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是惠山脚下的黑泥!”“有拍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出土于南禅寺!”现场气氛热烈活跃。讲解员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赠送了小礼物以资鼓励,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沁园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感慨道:“原来我们家乡有这么了不起的传统技艺!我为自己是无锡人感到骄傲。”河埒中心小学的学生也兴奋地分享:“今天我不仅看到了精美的艺术品,还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感觉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此次活动以博物院为“第二课堂”,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知历史,在体验中传承文化,真正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今后,市关工委将继续整合本地文化资源,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磨砺中茁壮成长。(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