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创新“借鸡生蛋”模式 增添社区关工活力

发布日期:2025-11-17         浏览次数:

  “以前暑假孩子没人管,只能让他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现在社区的暑托班有在职教师、大学生辅导作业,还有科技人员在做科学实验,我上班也安心了!”宜兴市宜城街道徐坝社区居民陆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作为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社区,徐坝社区曾面临关工工作人才缺乏、阵地有限、服务单一的困境。近年来,社区关工委以创建“五有五好”关工委为契机,打破资源壁垒,创新“借鸡生蛋”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资源聚合平台,精准对接供需,社区关工工作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党建引领强根基,打造资源聚合“主引擎”

  “关工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把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好,才能让社会资源真正汇聚到关爱青少年的事业中来”。社区党支部书记谈敏坚定地说。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一名退休教师担任常务副主任、社区干部、“五老”骨干、党员、居民以及辖区单位代表等9人组成的关工委,将关工组织建设纳入了社区党建序列,“党建带关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为壮大“五老”队伍,社区通过“线上招募+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五老”人才库和志愿者名录,收纳50

  余名身体好、乐以奉献的“五老”人员和9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加入,成立了“五老宣讲团”“青春志愿服务队”等特色队伍,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关工委统筹、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社区结合社区实际,积极打造“能人益站”实体台,将其作为资源整合、项目策划、服务对接的核心枢纽,努力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关工工作的有效途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清单联动巧对接,搭建精准服务“连心桥”

  “孩子放假没人管,作业没人辅导,真让人头痛”。这是许多家庭面临的暑假难题。徐坝社区关工委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辖区约30%的家庭存在暑期儿童看护“空窗期”,学习辅导、兴趣拓展、安全保障成为家长们的三大核心期盼。为精准匹配需求和资源,徐坝社区关工委创新推出“三张清单”工作机制,为关爱服务架起“连心桥”。需求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家长座谈等方式,动态收集辖区青少年成长所需;资源清单,系统梳理学校、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合伙人”的专长与资源;服务清单则进一步明确服务主体、内容、时间及对接方式,形成了“需求提出一资源对接一服务落地一效果反馈”的关爱闭环。

  在“三张清单”的驱动下,各类社会资源纷纷融进社区,他们各展其长,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为青少年带来丰富多彩的成长体验。宜兴市树人中学志愿者开设“国际文化角”用

  情景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市科技局的志愿团队带着手工技艺为社区带来“自然课堂”,引导孩子们制作干花相框、漆扇制作等,让青少年感受自然之美;街道农技站的技术员带着孩子们走进田头,实地体验农作物的种植、收割,增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历。社区关工委成员和“五老”骨干主动担责,自觉当好“协调员”和“守护者”,做好清单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确保服务有序开展。

  实践中,徐坝社区始终围绕“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总体思路,与21家参与“大关工”格局的成员单位共同绘好服务线路图。通过阵地联建共享,依托市科技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 10个场所,开展红色教育、科普实践等活动58次。连续三年,与宜城成人教育学校共同开设“七彩公益课堂”,上午进行课业辅导,下午开展书法、绘画等兴趣班,受到广泛好评。

  多方共赢促成效,激活关工发展“新动能”

  这些年,徐坝社区通过“社区+社会资源”的合作模式,不仅让青少年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更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组织开设的暑托班、兴趣课等服务,为孩子们填补了看护空白,收获了充实的假期;回乡度假的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爱心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提升了品牌形象,增添了关工凝聚力。

  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借鸡生蛋”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资源短缺的困境,较好地提升了关工委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影响力。他们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市、街机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关工”格局,让关工工作“小阵地”建成了“大舞台”,服务阵地从社区活动室拓展到学校实验室、企业车间,服务内容涵盖学习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较好地推动了社区关工工作的不断提质增效。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社区党支部书记谈敏表示,徐坝社区将继续深化“借鸡生蛋”模式,创新工作内容,让关爱之花在社区持续绽放,为青少年打造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

  (宜兴市宜城街道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