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宜兴市 » 正文

红心映朝阳 银发护春苗 ——宜兴徐舍教育关工队伍中的党员担当

发布日期:2025-11-04         浏览次数:

  在太湖西岸的江南水乡宜兴徐舍,有一支特殊的“银发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褪去了讲台的粉笔尘,却扛起了关心下一代的千斤担;鬓角染上风霜,初心却依旧滚烫。这便是徐舍教育系统关工委中的共产党员群体,他们以“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赤诚,在立德树人的赛道上续写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让鲜红的党旗在青少年成长路上高高飘扬。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盘星”,青少年的成长更离不开精神灯塔的指引。徐舍教育关工队伍中的老党员们,始终把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作为首要使命,甘当理想信念的“引航者”。拥有45年党龄的原烟林中学教师何志坤,退休二十余载初心不改,自费创办家庭辅导站,成为特殊群体子女的“专属园丁”。二十多年来,他每年自掏腰包数千元购置教辅资料,用耐心讲解驱散孩子们学习上的困惑,用温暖陪伴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缺,让无数困境儿童在关爱中重拾自信。党龄53载的徐舍中学退休教师蒋祥林,更是将爱国主义宣讲当成终身事业,连续十八年活跃在报告团一线,八十余场讲座、二十三份逾十万字的手稿,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热爱、对后辈的期许,让红色基因在一次次宣讲中代代相传。宜丰小学51年党龄的谢才根老师,为让暑期教育活动落地生根,顶着烈日奔波于四个行政村,精心策划“铭记抗战历史,追梦努力拼搏”主题宣讲,用鲜活的历史故事让抽象的理想信念变得可感可学,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国奋斗的种子。

  关爱下一代,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些老党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成为倾情呵护的“守望者”。原堰头小学党员范林保退休后接过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重担,足迹遍布村镇社区的每个角落。他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为困境青少年搭建求学“绿色通道”,帮他们解决学费、生活等实际难题;更将党史故事与乡土文化相结合,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红色往事,让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原芳庄小学女党员史听兰,则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耐心,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奶奶”。她长期结对帮扶困境儿童,不仅送来生活物资,更坚持开展“听奶奶讲故事”活动,用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温暖与安全感伴随他们成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许多老党员本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选择把毕生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做起银发生辉的“传承者”。镇教育关工委老主任邱德元深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自2016年起便将“接新兵”工作常态化,积极吸纳新退休教师加入关工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他注重榜样引领,邀请史顺珍、宗其浩等先进典型分享经验,用感人事迹带动更多人投身关爱事业。王洪章、宋惠良等老党员,则将数十年教学经验转化为关爱智慧,在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中发挥专长;鲍炳余、周小春等同志不仅悉心呵护青少年成长,更主动帮扶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助力教育事业薪火相传。三十五年来,正是这份“传帮带”的坚守,让徐舍教育关工委队伍不断壮大,关爱事业枝繁叶茂。

  岁月不老,初心如磐。在宜兴徐舍这片沃土上,这些银发党员用忠诚坚守诠释着党员本色,用无私奉献呵护着祖国未来。他们是照亮前路的灯塔,是守护成长的港湾,是传承薪火的桥梁。在江南的晨曦中,他们的身影与朝阳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红心映朝阳,银发护春苗”的动人画卷。这份跨越岁月的坚守与热爱,不仅温暖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宜兴市教育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