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03 浏览次数:
在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一社区的巷陌里,常能见到一位步履稳健的老人:他身着洗得发白的红马甲,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手里要么攥着厚厚的红色教育讲稿,要么提着给孩子准备的文具袋。他就是1949年出生、与新中国同龄的社区"五老"志愿者陆炳元。
红色课堂里的"老顽童":让信仰在笑声中扎根
"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嘎子哥的木枪能吓跑敌人吗?因为他心里装着比真枪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保家卫国的勇气!"每个周末的社区活动室里,总能听到陆炳元洪亮又带着童趣的声音。作为社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他常说:"红色基因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得让它在孩子们心里发芽开花。"
为了上好每一堂红色教育课,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每挑灯夜读。台灯下,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经典故事的细节,旁边贴着从报纸上剪下的党史资料,字里行间还画着俏皮的表情包——那是他特意学来的"年轻化表达"。有次凌晨三点,老伴被书房的灯光惊醒,只见陆炳元正对着镜子比划着董存瑞炸碉堡的姿势,嘴里还念叨着:"这个手势要更坚定,让孩子们能感受到那份决绝。"这样的场景,早已是常态。
站在讲台上的陆炳元像位"老顽童"。讲到雨来掩护交通员时,他会弓着背模仿老人的蹒跚步态;说到海娃送鸡毛信时,又会蹦跳着学少年的机灵模样。孩子们总被他逗得前仰后合,却在笑声里记住了"宁死不屈"的分量。
在他的红色课堂里,党史不是枯燥的文字。讲到长征时,他会带孩子们用积木搭建"雪山草地",体验红军行军的艰难;说到改革开放,他会拿出珍藏的粮票、布票,对比现在的扫码支付,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时代的变迁。
护学岗上的"红绿灯":七载风雨中的温暖坚守
每天傍晚时分,陆炳元时常会在省锡中实验学校附近散步,恰逢放学高峰。校门口挤满了接送的车辆,自行车、电动车在人流中穿梭,几个孩子追逐着穿过马路,差点被一辆转弯的轿车撞倒。这惊险的一幕让他彻夜难眠——"孩子们的安全,比天还大!"
第二天一早,他揣着连夜写好的《关于设立校园护学岗的建议》找到社区。"我是老党员,这事我来牵头!"他的热忱打动了所有人,社区迅速协调城管、交警等部门,一周内就组建起"红绿灯"护花助学队。陆炳元带着队员们自筹资金购置了红马甲、指挥旗,城管部门还特意在学校周边规划了临时停车区域和隔离护栏。
从此,每天放学时分,校门口总会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盛夏的午后,地表温度超过40℃,陆炳元的红马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他却顾不上擦一把汗,只是反复叮嘱孩子们:"慢慢走,看清楚再过马路。"寒冬的清晨,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依然稳稳地牵着低年级学生的手,一步一步护送他们穿过斑马线。有次暴雨倾盆,他撑着伞站在路口指挥,雨水顺着伞沿流进衣领,他却笑着说:"这点雨算啥,当年知青下乡,比这苦多了。"
护学岗上的故事藏在一个个细节里。他记得每个孩子的习惯:三年级的小雨怕狗,每次路过宠物店都会紧紧攥住他的衣角;五年级的明明是留守儿童,放学总爱跟他多说几句话。有次一位家长匆匆赶来,不好意思地说路上堵车,陆炳元笑着说:"没事,孩子我帮你照看着呢,就像自家孙辈一样。"这话让家长眼眶一热——在无数个忙碌的傍晚,正是这份"自家孙辈"般的守护,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更动人的是这份坚守带来的"蝴蝶效应"。受陆炳元影响,不少学生家长主动加入护学队,甚至有学生放暑假后专门来当志愿者。"如今,护学队已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50多人,从"五老"志愿者扩展到"校家社"多方参与,那抹鲜亮的"志愿红"成了校门口最美的风景线。
弱势群体的"暖心港湾":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在惠南一社区的档案柜里,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40多个名字——那是社区内弱势未成年残疾人的名单,也是陆炳元心里最牵挂的人。
每周三下午,是陆炳元雷打不动的走访时间。他的帆布包里总装着三样东西:笔记本、体温计、小零食。笔记本用来记录孩子们的近况,体温计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小零食则是拉近距离的"秘密武器"。
小杰是陆炳元常常挂在嘴边的孩子,这个男孩幼时在安徽山区因高烧落下残疾,随父母迁居无锡后,一家人既愁看病钱,又担心孩子上学问题。陆炳元第一次上门时,小杰正蜷缩在角落,怯生生地不敢抬头。"孩子,爷爷给你带了奥特曼卡片。"他蹲下来,像变魔术一样掏出卡片,男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从那天起,陆炳元成了小杰家的"常客"。他先是带着孩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又跑了三趟民政部门,详细说明情况,帮助申请到每月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最棘手的是上学问题,普通学校无法接收,特殊学校又名额紧张。陆炳元便骑着电动车跑了惠山区内所有的特殊学校,最终在玉祁特殊学校找到了名额。入学那天,他特意给小杰买了新书包,上面绣着"加油"两个字。如今的小杰,不仅能熟练地用手语打招呼,还学会了画画,每次陆炳元去看他,都会送上自己的画作。
不仅自己带头帮扶困境孩子,在陆炳元的推动下,社区关工委还成立了"阳光伙伴"志愿服务队,组织有能力的青少年与残疾孩子结对,一起读书、做游戏。他还联系辖区企业捐赠了电脑、书籍,在社区活动室开辟出"爱心课堂",每周六请大学生志愿者来辅导功课。他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到了那天总会带着蛋糕上门;春节前,他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写春联、剪窗花,感受节日的温暖;夏天,他会带着他们去公园看荷花,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有个患有自闭症的女孩以前从不说话,有次陆炳元带她去看荷花时,她突然指着花苞说:"爷爷,花会开。"那一刻,陆炳元激动得说不出话——他知道,这朵"花苞"正在悄悄绽放。
据统计,仅近五年来,陆炳元就帮助社区内23名弱势未成年人解决了入学、医疗、生活补助等问题,协调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0万元。但他总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让孩子们觉得有人疼、有希望。"(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一社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