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6 浏览次数:
2023至2025年,马山街道关工委以“五有五好”创建标准为核心,持续巩固深化建设成果,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五好”根基
不断完善关工委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始终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总体布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工委工作,及时解决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班子和工作人员配备齐全,确保“有组织领导”“领导班子好”落到实处。
专项经费落到实处。为确保关工委工作有序开展,街道关工委每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保持在5万元,各社区关工委严格将2万元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经费全部到位。
完善各级工作网络。构建“街道关工委—社区关工委—学校联络点”三级工作网络,12个社区均配齐联络员,实现青少年服务全覆盖,三年来累计调整优化基层关工委班子成员15人次,提升组织战斗力。
持续加强企业关工委建设。围绕马山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特色,成立组成覆盖29家民营企业的2个园区联合关工委,为关工委工作向基层拓展、向企业延伸开了个好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建强骨干队伍凝聚“五老”合力
不断壮大“五老”队伍。通过日常摸排、宣传动员、上门邀请等方式,吸纳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加入“五老”志愿者队伍,三年来不断更新人员,其中具有教育背景的骨干占比达75%,有法律背景的骨干占25%。
注重队伍能力提升。每年组织至少2次社区骨干培训,围绕青少年心理辅导、政策解读等主题授课,累计培训100余人次;建立“老带新”结对机制,帮助新“五老”成员和社区、学校联络员快速适应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三、打造活动阵地拓展服务范围
合阵地资源。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少年宫等场所,打造1个街道级、12个社区级校外辅导站,优化升级古竹社区和群丰社区“青少年实践基地”,配备图书角、科普器材、多媒体设备等,满足“有活动阵地”“阵地建设好”的要求。
创新阵地运营。配合学校“书本内”教育,各阵地开设“书本外”实践课堂,依托“七彩暑托班”、各类节假日和关键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开展“高温慰问”实境课堂、“我是小小交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三年来累计服务青少年8000余人次,成为青少年课后及假期的“第二课堂”。
四、用好特色资源提升社会影响
红色教育方面,开展“希望马山”青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经历丰富的五老编撰马山红色革命书籍,结合马山历史背景,组织“五老”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讲述马山抗战革命史等教育课堂120余场,覆盖青少年5000余人次。传承马山特色非遗文化马灯舞,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讲座和道具制作活动,让非遗文化传承不息。
法治宣传方面,联合司法所、派出所、交警等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十余场,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
关爱帮扶方面,针对困境青少年,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三年来资助困难学生63名,结合社会各界的爱心资源,资助助学金、学习用品、改善学习环境等资金投入合计超10万元,实现“有品牌特色”“活动开展好”的创建标准。
五、展望未来步伐不停
优化“五老”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对退休教师、警察、老干部等中青年群体的动员力度,计划2026年新增“五老”志愿者1人,降低高龄成员占比;另一方面,开展“数字赋能”培训,提升“五老”使用智能手机、线上平台的能力,适应新时代工作需求。
提升活动精准化水平。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青少年,制定“个性化服务清单”,例如为低龄儿童增加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指导等专项服务;每季度开展青少年需求调研,动态调整活动内容。
加强各级宣传报道。用好社区、学校素材,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拓宽宣传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力,讲好关工故事,扩大工作影响力 。
(马山街道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