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
近年来,滨湖区河埒街道关工委以党建为引领,深度链接区域资源,引导广大“五老”就能作为、就近施教、就地育人,将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打造成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核心课堂。
街道关工委坚持以“党建带关建”,从组织建设、资源整合、阵地打造三方面破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基固本。
建强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建强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自2021年起,街道明确由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退居二线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葛宝良担任常务副主任,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确保工作有领导、有统筹、有保障。同时,从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群体中筛选经验丰富、热情高涨的“五老”充实工作班子,明确分工、细化任务。三年来,全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推进有序高效。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共育格局
依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水秀社区党委的引领力,联动区法院、检察院、卫健委等党建联盟单位,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疾病预防、自救急救等教育讲座;发动社会组织、红色物业、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牵头,联合社区关工委推出“童年小火车——新市民子女社区融入计划”“种子图书馆 开出阅读花”等公益项目,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服务青少年1600余人次。每年寒暑假,街道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活动300余场,属地医院、大专院校、武警部队、爱心企业及辖区“五老”共同参与,让关爱力量汇聚家门口。
打造特色阵地,提升育人实效
以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闲置空间为载体,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本土化施教形式,打造“阵地共用、寓教于乐”的活动空间。稻香社区秉持“环境育人”理念,设置儿童多功能教室,开设手工缝纫、物创空间、科学实验等劳动课程;盘活低效绿地建成生态科普花园、迷你菜园,开展劳动教育20余场次,在实践中锤炼青少年吃苦耐劳精神。
街道关工委聚焦“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精心培育工作品牌,以“实、特、新”为核心,让青少年关爱工作亮点纷呈。
锚定重点工作,突出“实”字
围绕铸魂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各社区从实际需求出发创建工作品牌。产山社区关工委升级改造250余平方米的“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整合20余件历史文物、500多张照片资料、近千册革命史料,通过微视频、微讲堂传播英雄事迹,累计接待青少年近万名,让红色教育落地见效。
挖掘地方特色,突出“特”字
水秀社区依托“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优势,打造“龄聚·领炬”工作品牌,凝聚“五老”与青少年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以“五老”为骨干的“邻里伙伴自治理事会”下设“爱芽委员会”,提供安全巡逻、困境帮扶、心理疏导等6项服务;同时带领青少年开展“儿童议事会”“巡河护绿”“垃圾分类”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青少年的家园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推动工作创新,突出“新”字
各社区关工委紧跟时代步伐,为品牌注入新内涵。产山社区升级“唐凤鸣帮教工作室”,将传统的“高墙内罪犯帮教”转为“社区未成年人日常化帮教”,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把帮教融入日常,实现从“事后干预”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街道关工委深挖“五老”资源,推行“荣退+报到”模式,吸纳新退休、身体健康、热爱育人工作的老同志加入,现有80余名“五老”骨干活跃在一线,扮演着“普法员”“帮教员”“网管员”“宣传员”等角色,让“夕阳红”照亮“朝阳路”。
水秀社区“五老”志愿者陈建英(人称“阿毛阿姨”)曾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善于调解邻里矛盾。社区针对亲子关系疏离、矛盾激化等痛点,成立了“阿毛调解工作室”,累计成功调解亲子冲突、青少年同辈矛盾等案例50余次。社区离休干部倪中兴退休前为无锡惠山泥人厂党委书记,离休后,他在水秀社区成立书画工作室,除日常教学外,还牵头开展“‘童’你一起 共话非遗”项目,带领300余名青少年了解泥人工艺、传承非遗文化。
街道推行“党建+关建+共建”模式,融入“支部建设进小区”工作格局,引导“五老”担任小区党支部委员,负责小区内青少年活动开展、精神关爱、队伍建设等工作,实现“小区有‘五老’、青少年有事找‘五老’”。稻香社区“五老”志愿者王荣庆(“无锡好人”)发现溪南新村南片小区儿童行走存在安全隐患后,及时上报并推动社区完善学径建设、增设三角口袋公园,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
广大“五老”志愿者以坚守传承关爱初心:“五老”孙小凤20年如一日开设书法班,陪伴近千名青少年学习书法,让墨香成为“水秀娃”的夏日记忆;蠡桥社区公益书法班在社区书画组组长华乐和的牵头下,举办青少年书法比赛,区、街道关工委领导为优秀作品颁奖;倪中兴的泥人、冯钻荪的剪纸、孙小凤的书法……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老”的坚守中,成为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的“传承火种”。
(滨湖区河埒街道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