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0 浏览次数:
盛夏,挡不住少年探索知识的脚步。7 月 7 日,江阴市长泾镇习礼村 “红色教育大讲堂” 暑期夏令营正式开营,60多名本村中小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成长的期待,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传承、科技创新与生态责任的暑期盛宴。习礼村以“三维成长教育” 为骨架,用 “历史课堂、创新课堂、生态课堂” 三大特色课堂,为孩子们的青春底色添上了最鲜亮的色彩。
三维成长教育:为青春成长搭建立体课堂
“我们希望通过多元课堂,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厚植情怀,在探索创新中启迪思维,在践行生态中培育担当。” 开幕式上,习礼村副书记胡锋的话语掷地有声。他详细介绍了夏令营的 “三维成长教育” 体系:历史课堂以红色基因为根,让精神有传承;创新课堂以科技发展为脉,让思维有活力;生态课堂以绿色理念为魂,让责任有担当。从革命岁月的烽火往事到数字时代的科技浪潮,从村庄街巷的生态细节到青年成长的时代命题,三大课堂如同三条交织的成长纽带,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为孩子们编织出一幅立体的成长画卷。
历史课堂:在时光深处触摸精神的温度
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温度。习礼村的“历史课堂”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让孩子们在故事里穿越时空,在遗址前对话先辈。
该村小庄圩是新四军六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党员志愿者的讲述带着鲜活的细节:“当年战士们就在这片圩田埋锅造饭,稻草铺成的‘床’上,还留着他们缝补过的军装碎片。” 当孩子们的指尖触碰到遗址斑驳的墙砖,仿佛能感受到八十多年前战士们的体温;在新四军驻扎遗址碑前,60 张稚嫩的脸庞与“红色印记” 同框,敬意在合影的快门声中悄然扎根。
范家角党建公园的树荫下,一场关于 “信仰” 的对话正在进行。党员志愿者董骄以 “中国精神” 为主线,从南湖红船的星火讲到脱贫攻坚的奇迹,从雷锋的 “螺丝钉” 精神谈到张桂梅的 “燃灯者” 担当。“前辈们用一生回答了‘初心是什么’,我们这代人该如何书写自己的答案?” 孩子们的讨论声里,有对英雄的崇拜,更有对责任的思考。
村委大楼的 “一站式服务窗口” 前,另一种 “历史” 正在上演。志愿者操作着澄事之窗电子系统,演示着社保查询、证明办理等服务的数字化流程,而窗口旁的 “适老化放大镜”“印泥盒”,又让孩子们看到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原来‘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一位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创新课堂:在科技浪潮中锚定成长方向
当“五老”志愿者谢劼老师走上讲台,《面对科技发展,青少年应如何做》的主题课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这位见证了中国科技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老者,用三个 “为什么” 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为什么5年后的中国会成为全球创新高地?为什么科技崛起要靠‘自主可控’?为什么国际竞争中,青少年的选择能决定国家的未来?”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从 “嫦娥探月” 到 “人工智能”,从 “芯片攻坚” 到 “绿色能源”,谢老师将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拆解成青少年可感知的成长路径,为孩子们在科技浪潮中指引方向。
实践育人:让暑期成为成长的 “第二课堂”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习礼村的暑期夏令营,正是以 “实践育人” 为火种,让孩子们在走出课本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成长” 的多元意义。
在这里,红色传承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遗址砖石的温度、党员讲述的深情;科技创新不再是实验室的符号,而是可触摸的未来图景、可践行的成长方向;社会责任不再是口号式的宣言,而是对 “为人民服务” 的细节感知、对绿色发展的身体力行。
正如胡锋副书记所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夏令营里收获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创新的渴望、对社会的担当。” 当 60 张青春的脸庞在红色遗址前定格,当一个个奇思妙想在课堂上碰撞,当 “我是习礼人” 的主人翁意识在心中萌芽,这场暑期盛宴已超越了活动本身,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 “社会实践课”。
(江阴市长泾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