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新吴区 » 正文

新吴区关工委:“银发”聚力 法治护苗

发布日期:2025-07-09         浏览次数:

  新吴区关工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五老”优势,联动各方力量,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格局。

  聚力协同联动 筑牢法治根基

  主动融入全区普法工作大局,吸纳老公安、老政法、老教师等组建区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团,推动“法治进校园”常态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展校内外法治教育阵地,推动建设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社区法治文化角等场所,指导融入“伯渎清流”法治长廊、“吴风法苑”法治图书角等特色项目及《钱氏家训》等本土法治文化元素,营造浸润式法治氛围。注重法治教育与德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配合教育部门推动研发适龄化法治教育资源,全区中小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100%配备,今年计划试点“爱心副校长”在区内所有街道全覆盖。着力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联合妇联、司法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组织“五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发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手册》,举办家长法治课堂50余场,凝聚保护合力。

  创新方式载体 提升普法引力

  引导“五老”助力法治教育形式载体创新。支持打造“向阳花”、“梧桐少年”等青少年法治品牌,“五老”直接指导或参与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增强代入感。近年来,联动各方力量组织各类互动活动惠及学生2000余人。助力数字普法,组织“五老”参与区“关爱明天”总部网络直播室、“小苗说法”直播间等平台内容建设或推广,支持开发线上竞赛、闯关游戏等,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踊跃参与,有效提升普法覆盖面与吸引力。尤其注重发挥“五老”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长,组织或指导开展鸿山法治碑刻拓印、梅里古镇法治锡剧编排、法治泥塑、法治民谣创作等活动,巧妙地将法治精神融入吴文化传承,实现法治教育的生动渗透。

  聚焦精准关爱 增强帮扶实效

  坚持分层分类引导。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组织“五老”配合开展针对性活动:小学侧重规则意识培养,初中聚焦校园欺凌防治,高中强化宪法教育,通过法治辩论、网络安全实践等形式深化理解,近三年协同开展分层教育活动150场。特别关注“五失”“四困”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整合“五老”力量,聘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医疗专技等组建区“关爱明天”心理健康服务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对监护人强制亲职教育和对家庭成员定期开展爱心帮扶、心理疏导、日常守护、法治教育等。组建由心理关爱服务团、矫正中心、社区民警、网格员和“五老”志愿者组成的“N对1”帮教小组,帮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累计开展强制亲职教育课程156课时,为16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服务。

  新吴区关工委将继续广泛凝聚“银发”力量,深化部门协作,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形式,用心用情关爱未成年人,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筑牢坚实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