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十载耕耘 弦歌不辍,春风作序 再启新程 ——记无锡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薪火传承报告团”建团十周年

发布日期:2025-04-03         浏览次数:

  “永葆革命本色,在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支持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军休干部和军休机构。凡有指令,必有执行。无锡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无锡市军休中心)“薪火传承报告团”用10年时间,交出一份厚重的“军休答卷”。

  2015年,无锡市军休中心组建“薪火传承报告团”特色文化团队,全部由军队退休干部组成,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引领,着眼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以“四史”教育为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英雄模范故事。团队近年来被评为“2021年度江苏省百支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无锡市文明委“最佳志愿者团队”、无锡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无锡市关工委标杆“五老”工作团队。

  1支队伍,10载耕耘 ,600堂讲座,6万受众。一组数据见证着这支团队的成长,记载了团员们在锡城红色宣讲的脚步,书写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军休情怀。

  半个世纪的年龄差,只因“初心”聚在一起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讲下去……”,90高龄的军休干部王亚民是团队里最年长的讲师,有着44年的军旅生涯,多次获记功嘉奖。从团队组建之初到现在,他先后宣讲上百场,受众8千余人。现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他仍活跃在红色宣讲的一线,从学校到社区、从未成年人教育到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不仅擅长讲理论讲精神,还致力于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以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引导人们思考探索。

  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王老比我整整大50岁,他的军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军休干部段绍江说。段绍江同志2021年病退安置,得知他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有着丰富的政治宣教经验,无锡市军休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动员他加入宣讲团,是目前团队里最年轻的团员。他宣讲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军事战略艺术”等课程,以其专业内容和深邃意蕴深受大中院校学生欢迎。

  身有优势,各有所长。团队现有20名成员中有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战斗英雄,有曾经驰骋蓝天的特级飞行员,有承担过作战卫勤保障和战场救护任务的医生,也有国防科技战线的老专家,他们经历过军旅生涯血与火的考验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与回馈社会的热情在这里融合,来自不同军种、不同兵种、不同岗位的退休老干部们在这里重新报到,在红色教育的新航线新赛道继续书写对党的忠诚。

  扣人心弦的课堂背后是甘之如饴的付出和悉心的保障

  有一次,无锡市关工委指定报告团的张发海为“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的主讲人。接到任务后,张发海主动推迟了眼睛白内障的手术时间,利用3个月时间,阅读了90多万字文献资料,整理了50多页的重点摘要,先后5次修改,形成了12000字的讲稿,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我是一滴露珠,愿注入小苗的根系;我是一颗沙粒,愿培在小苗的根基。”谈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他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常说的就是这句话,这也是众多军休干部的心声写照。

  军休干部们愿奉献、能作为,军休机构跟进保障更是不遗余力,“硬保障+软服务”守护“初心”。为方便团队办公,无锡市军休中心开辟了专门办公区,配备办公设施设备,采购订阅学习参考书籍,与团队一同商议制订管理制度,建立内容审核把关机制,还定期组织团队赴教育基地交流学习。军休干部年纪大,出行不便,外出授课,家属难免担忧;稿件打磨常常多次修改,手写不便;课堂效果需要生动的课件PPT演示……军休干部讲到哪里,保障就跟到哪里。主动靠前跟进,一对一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从课题选定、授课对接、电子讲稿录入制作到行程安排,点对点,全链条保障,确保军休干部们心无旁骛,专心授课。“多少堂授课,就有多少次保障,没有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我们也不会走这么远”,报告团团长严峻松这样感叹。

  十年躬耕红色讲坛,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党建引领,文化颐老。无锡市军休中心通过内部发力,外部借力,不断打磨“薪火传承报告团”这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引航锡城青少年成长,点滴星火渐已燎原。

  方法不断创新,“点菜式”宣讲深受好评。红色文化教育,立意要深远,方式方法同样重要。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职场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阅历的听众,怎样讲到脑里,听到心里,是硬道理。为更好满足群众,报告团依受众群体特点摸索出一份“课堂菜单”,包含64道“红色大餐”,全面向社会开放,社会各界以“点菜”方式发出邀约,经充分对接调查后精雕细琢备课。“单向宣传”向“双向选择”转变,让宣讲内容更生动,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此外,每逢寒暑假,无锡市军休中心便筹备一场专题课堂,参加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举办的“缤纷的冬日”“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服务,邀请锡城中小学生进机构、听讲堂、祭英烈、参观军休荣誉室等,提供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年均接待中小学生近200人次。

  互动逐步深入,“共建型”教育尽显特色。报告团的斐然成绩和军休机构红色资源优势成功吸引了无锡多家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关注,获得了基层社区的认可。市军休中心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联盟”为载体,相继与江南大学、城市职业技术金融学院、江南中学等16所大中小学和8个无锡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育人关系,其中无锡市五河新村小学还成立了以军休干部名字命名的“丁解新中队”。报告团尤其注重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国防教育要素,通过讲述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真实故事,展现国防科技发展成就和组织赴驻锡部队参观交流等提升教育渗透力、参与性、感染度,让青少年鲜活、直观的厚植家国情怀。

  名片效应发酵,“引领”奉献风尚。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在薪火传承报告团的引领下,一名又一名胸怀热忱的军休干部纷纷走出来,利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红军后人话长征” “航天人讲航天”主题宣讲小组相继成立,正被越来越多的锡城青少年熟知喜爱;军休干部贾寿元,创办起家庭校外辅导站,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开展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等;个人事迹曾经被写入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八册《白求恩式的军医——徐炳汉》)的军休干部徐炳汉,也常常在家中为无锡扬名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讲述以身试针,救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的故事;4名军休干部在“七一”建党节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抗美援朝老兵巩显礼自愿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捐赠了4套抗美援朝战争资料及一枚珍贵的二等功奖章;广大军休干部踊跃捐资助学,年均筹集善款近20万元……依托军休干部个人、军休荣誉室、军休团队资源,“点、室、团”三级合一的红色宣讲阵地焕发勃勃生机,引领起风尚潮流。

  十年磨砺,芳香初绽,春风正好,再启新程。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军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期待下一个十年!

  (无锡市退役军人局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