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26 浏览次数: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原医所)以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优势,围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常态化开展科普志愿活动,努力帮助孩子们的“小小科技梦”生根发芽。
一、坚守五年的约定,搭建桥梁暖人心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省原医所深刻认识到让高素质科研人员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有效输出,帮助青少年更近距离地触摸前沿科技中的科学魅力,更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自信的有效途径。自2018年以来,省原医所成立了由科研人员组成的科普志愿小分队,成员均为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核医学研究,其中被聘为滨湖区科普讲师团成员1人、获评滨湖区优秀科普工作者1人。他们如同科普知识的摆渡人,通过讲故事、说原理、做演示,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验,引领孩子们跨越桥梁走进奇妙世界,用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编织科学的梦想。受无锡市滨湖区科协的信任,2018年至2024年每年暑假,科普志愿小分队进社区、进暑托班,积极为区内青少年开展科普,这也成了省原医所与孩子们之间的一份备受期待的约定。虽因疫情间断了两年,但这份坚持如同坚韧的纽带,始终将科学的种子与孩子们紧紧相连。截至2024年9月,已累计进入8个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服务学生250余人。
二、心系孩子的需求,趣味科普引热潮
孩子们的需求,是省原医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的方向。为了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科研人员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精心挑选了常见易于演示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光的折射、水的表面张力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创造力,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物品中发现科学的奇妙,例如“拉不开的书本”,借用了两本课外书;“自制彩虹”使用手电筒和棱状玻璃奖杯;“漂浮的细针”需要小金鱼缸和几根缝衣针;“硬币上可以盛多少滴水”则让孩子们自备一元硬币,科研人员提供每人一根滴管,这不仅让实验充满了生活气息,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科研人员还精心制作了带有卡通图案的PPT,色彩斑斓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与严谨的科学原理完美结合,为孩子们解释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整个科普活动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热情参与,他们的笑声和惊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经反馈统计,参与科普活动的孩子们满意度高达95%以上。
发挥专业的优势,科普之光助成长
作为人才集聚地的科研院所,省原医所拥有涵盖生物、化学、医学等各学科门类的专业人才,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加广阔的科学视野,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力量。省原医所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加入青少年科普行动中,并在示教器材、培训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近期,研究所推荐的《一场微观世界的探险:细菌与病毒》科普课程,被评为2024-2025年滨湖区驻区院所“科学匠心琢玉成才”进校园精品科普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在理论部分,以科普讲座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播生物相关的理论知识,讲座内容由科普小队自选,并自主制作PPT等讲解材料。他们结合图片和模型展示、视频动画播放等形式,通俗易懂地向小朋友们介绍生活中的细胞和细菌的种类、结构,还将当前的科学研究热点融合到讲座中,丰富了讲座内容。在实践部分,通过科学小实验与孩子们互动,开展“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性质”等科学小游戏,引导孩子们参与实验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省原医所将进一步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走实走深,努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点亮精神的火炬,坚定他们“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的勇气和志气,用科普之光助力下一代成长。(市卫健委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