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02 浏览次数:
江阴市长泾镇浦市村,这片新四军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热土,如今正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引领着青少年走向红色文化的深处。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下,长泾镇关工委巧妙地结合本地红色蒲市的资源优势,创新红色教育,打造“红色大课堂”品牌,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红色蒲市,让红色大课堂建起来
长泾镇浦市村是新四军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之一,是抗日名将谭振林驻地,为了打造好蒲市红色基地,长泾镇全力以赴,近几年投入超亿资金,进行美丽村庄建设,现建成了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纪念馆,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余件,全面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精神面貌。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红色影院、铁军课堂、小兵学堂等设施,使红色蒲市绽放红色气质新魅力。
为了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呵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泾镇关工委依托蒲市村丰富红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在红色基地上,创建长泾镇关工委“红色大课堂”。大课堂以新四军革命精神为魂,以红色教育为纲,立足地方特色,依托培训课程、活动课程、体验课程等,打造成一个可讲可研、可学可游的红色教育大课堂。2023年暑期,长泾镇举行了大课堂启动仪式,市、镇、村各级领导,全镇千名师生共同参加了红色大课堂教育活动,使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学生的血脉。
红培课程,让大课堂“红”起来
长泾镇关工委充分利用在革命年代新四军浴血的呐喊,青春的号角及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来感召今天的青少年学生。通过挑选一批批小小志愿者和“五老”志愿者进行学习培训,再通过他们采用多种途径,在青年学生,人民群众中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播红色信仰,牢记民族之魂。现在经常可见到:在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纪念馆,小小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向参观者讲述新四军在蒲市村奋斗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从开馆至今,小小志愿已经参加了上百场次讲解,服务参观学生群众一万多人次。他们也成为了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为了接力传承,镇关工委每年有计划地挑选一批来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50多名小小志愿者讲解员。
另外,该镇关工委还在退休教师和退休村干部中挑选了6名“五老”志愿者,作为“红色大课堂”的主讲老师,向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和学生宣讲革命故事。让同学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追寻研学,让大课堂“活”起来
镇关工委依托村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全镇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追寻活动和研学之旅,让青少年学生活跃在村庄的角角落落,收获快乐与成长。一是组织师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活动。学生走进村庄,寻找当年铁军在这里开展军事、文教、民运等工作战斗的场地;走入农户,探寻当年人民群众为新四军送信送粮、救助伤员,共同杀敌的情怀;走访老干部,听讲蒲市村拥军爱民的故事。长泾镇关工委将活动拍摄制作成短视频《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2022年无锡市关工委《喜迎二十大,童心向未来》短视频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二是组织开展红色研学之旅。蒲市村庄有纪念馆、红色影院、铁军课堂、小兵学堂、先锋驿站、宣誓之物、红色故事墙等七个红色课堂,我们将七个红培站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了一片红色区域,学生们成立“谭震林中队”,在这片红色区域中开展践行铁军精神主题会。入情入心的红色文化浸润,使红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体验课程,让大课堂“亮”起来
在“红色蒲市,绿色家园”的土地上,有120亩智慧农田示范区。镇关工委将它开发为“红色大课堂”实践基地,成为青少年学生传承铁军精神的体验区。播种季节,孩子走入田头插秧,虽然满身沾满了泥巴,但从他们开心的笑容里看到了播种的希望;盛夏季节,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田间,在“五老”志愿者指导下,施肥拔草,呵护小禾苗茁壮成长;丰收季节,青少年学生收割稻穗,收获丰收的喜悦。在体验活动制作的《除草护禾苗,共育蒲市米》短视频,在2022年江阴关工委《老少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主题教育短视频评比活动获二等奖。
青少年学生不但在田园体验铁军精神,还在红色书场里,通过老少同台,用快板、评弹、小品节目,通过表演感悟铁军精神,其中创作表演小品书目《追寻》,在2023年江阴市关工委《老少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老少同台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通过一次次历练,使青少年传承铁军基因,用奋斗创造幸福,让铁军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蒲市风光无限好,红色课堂绽新颜。”长泾镇关工委倾情打造的“红色大课堂”品牌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红色传奇。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这一举措不仅弘扬了红色文化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更为长泾镇的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江阴市长泾镇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