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锡山区 » 正文

永不褪色的军帽

发布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

  今年元月的某天,我参加东北塘街道大马巷村校外辅导站“老少同乐写春联,特殊家庭送祝福”活动,再次来到我村“一站多点”的杨茂良家庭辅导站,与老杨又有一次短暂交流。带着军帽的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沧桑。但我们一起拍照时,他身板依然挺直,一看就是军人出身。粗壮的大手,握上去刚劲有力。几年前,我在大马巷村负责关工委工作,就听到村民传颂着他的事迹,后来经多次寻访,基本知道了老兵杨茂良的故事。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一个隆冬,凛冽的风雪如约而至。杨茂良,大马巷临退伍的优秀军人,在历经了军队洗礼后,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坚毅迈下火车,拍了拍积凝在军帽檐上的朔雪,踏上了回村的路。这一年,他24岁,正是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

  退伍后,凭着军人的刚毅本色,杨茂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挥洒汗水,很快就成家立业,生活倒也安稳。但噩耗不期而至,他的妹夫突然获病卧瘫在床,而妹妹又有智力障碍,一家人生活苦不堪言,刚刚出生8个月的儿子也陷入无人照看的境地。家庭本不富裕的杨茂良听闻消息后难以入睡,望着退伍带回家的神圣军帽,他毅然将8个月大的外甥接至家中,担起了抚养重责。他说,那时自己生活也很困难,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应该抛弃、不能够放弃。

  部队中磨炼的钢铁的意志,在杨茂良身上充分体现。他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小外甥,宁愿自己少吃一口饭,也要喂饱他。我们看到老杨保存的老旧照片里,小外甥总是搂着亲切的舅舅,老杨也总是头戴一顶硕大的军帽,岁月的沧桑写在他的脸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杨茂良悉心照料下,小外甥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在外地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天不遂人愿,常年罹患智力障碍的母亲卧病在床,又需要人照顾。老杨给外甥打电话说,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粹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没有别的什么可以超越这种与生俱来的伟大。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外甥,他决定回无锡找比较近的工作陪伴母亲,可惜病入膏肓的老母亲两年之后便与世长辞。

  近年来,大马巷村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退休在家的杨茂良积极响应锡山区关工委推行的“一站多点”工程,第一时间联系村委,主动将自己的房屋腾出,作为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教育殿堂。他积极向该村曾荣获江苏省关工委校外教育先进个人的马荣良老师请教,学习办班经验。获得办家庭辅导站的批准后,他夜以继日投身装修、购材之中,忙得热火朝天却丝毫不言辛苦,心中想起孩童们休息日有一个学习的场所,他的干劲就更大了。不多日,杨茂良崭家庭辅导站令人眼前一亮,醒目的标识、完备齐全的设备、种类丰富的图书,都引来了村上人孩子们甚至老人们驻足围观。

  为了吸引村上学生来他的辅导站,他利用自身在部队锻炼的底蕴,开设了以爱国为主题的军事讲堂,内容涵盖军事装备普及、国防知识等等,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尤其是小男孩。每逢休息日,他家中便坐满了学生,等待着“杨老师”精彩授课。我每次走到课堂里,问起小朋友的梦想,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嘹亮地说:我想做解放军,我想保护祖国!听到这些,老杨都会情不自禁眼眶湿润,别过头去看那顶放在横台上的老旧军帽。

  有人说军帽褪色了。而我从杨茂良身上,看到了永不褪色的军帽。

(锡山区东北塘街道大马巷村关工委顾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