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交流 »基层经验 » 正文

坚持考核制度 助推关心下一代工作落细落实

发布日期:2020-06-03         浏览次数:

  锡山区关工委

  从2012年开始,我们对镇(街道)关工委工作实行年度考核,至今已有8年。实践表明,科学的考核方法,犹如一台涡轮发动机,将原有匹配动力进一步增强放大,充分传递压力、释放活力、激发动力,使推进工作有抓手,绩效评估有标准,有效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区关工委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呈现了面上工作相对平衡、创新亮点不断涌现的争先创优新局面。不断完善的年度考核,使工作框架具体化、实施重点明细化,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步步上台阶、年年有创新。

  一、动因

  我区关工委成立于2001年。前十年,全区各村(社区)和188家规上企业普遍建立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到2010年,全区118个基层村(社区)完成了第一轮“五有五好”关工委创建,为后十年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1年初,为了检验数年来的创建成果,区关工委班子成员按分工深入到全区每个村、社区进行“回头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全区118个村(社区)关工委,保持和基本保持“五有五好”标准的有三分之一,部分保持标准的有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则成为“空架子”和半空架子,极少数村(社区)则因拆迁等原因成为空白点。全区村社层面的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不全面、不常态和难以持续的状态。问题存在于村(社)关工委,关键在镇(街道)关工委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何以解难,唯有创新。对此,区关工委班子认真研究对策,决定在重启第二轮五星级“五有五好”村(社区)关工委创建的同时,从2012年开始建立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对落后者扣分,替争先者加油,为创新者鼓劲。实施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锡山区关工委的必然选择。基层关工委在一年一度的“迎考”中,切实转变了“可做可不做”、“不做不好意思,做点意思意思”等观念,思想站位更高,工作思路更清,创新举措更实。在发挥余热过程中,他们既体现“五老”的“力所能及”,更突出关工事业的“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为祖国培养好接班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做法

  8年来,我们坚持走好考核“三步曲”:一是年初科学制订办法,二是年中抽查促进,三是年终向镇(街道)党(工)委通报结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要求。

  1、制订完善考核。制订考核办法是关键一环。首先全面覆盖全区关工委年度主要工作;其次体现导向性、全面性和合理性等原则,贴近实际,能操作、可检测,尽可能细化、量化、透明化。我们精心设计考核表,分成“基本分”和“加减分”两部分。基本分相当于“规定动作”,满分限定100分;加减分相当于“自选动作”,鼓励创新,上不封顶,两者相加为年度总得分。

  每年考核内容,分成六七个大项目(几大块工作),并分解细化,形成20多个子项目,根据工作难度确定配分,重要工作和特色工作配分较高。“加减分”栏的考核内容以加分为主,旨在激励创新创优。每年研究考核办法时,我们都以上一年度“办法”为基础,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以及基层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力求使考核办法既保持相对稳定,又在动态中不断完善。

  例如,2012、 2013年度考核指标,分别为“主题教育”、“校外教育辅导站”、“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民营企业关工委”、“创新争优”、“关工委自身建设”等六大项。2014年,增加了“信息管理”,变为七大项。2018年,把“信息管理”扩充为“互联网+关工建设”,内涵扩大;同时根据基层已完成第二轮“五有五好”创建,不再设置“创新争优”大项,把相关内容并入“关工委自身建设”。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历年重点考核项目。每年根据情况变化,调整考核内容。2015年度,增加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辅导活动比例的要求;2017年,增加了“一站多点”试点有关内容。对家庭辅导站的考核,2014年度注重增加数量,2015年度则更强调提高质量,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建成一家示范家庭辅导站,等等。

  2、坚持规范考核。年初定向导航→年中指导推进→年终基层自评、区考评→得出考核结果→通报并适当奖励。这些步骤,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是一次工作思考与推动。

  每年年初,我们集体研究制订考核办法,几经上下,充分征求基层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年中,我们进行走访调研,对重点工作进行抽查,如第二轮“五有五好”创建、一站多点试点进程、对特殊青少年的帮教帮扶、网吧义务监督,等等。通过实地抽查调研,指导推进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落实。年终,各镇(街道)先对照标准自我评分,区关工委主任办公会议再逐一过堂,凭数据说话,不搞“印象分”,最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情况并适当奖励。

  3、推进延伸考核。考核像一面镜子,客观反映工作实绩;考核又是一把尺子,让大家能看清各自的“尺”与“寸”。近几年来,在党建引领下,锡山各镇(街道)党(工)委已经把关工委工作列入党建年度工作考核,虽然占分不多,但对于从事关工工作的同志来说,心理分量很重。各镇(街道)关工委每年都对考核结果逐项对照分析,并作为谋划新一年工作的重要参照。

  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促动、鼓动、推动才是最终目的。通过实施考核,压力和动力层层传递,不少镇(街道)对村(社区)关工委工作也实行百分考核,全区关工条线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面上均衡发展,点上重点突破,新探索产生新路子,新目标催生新动力。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二轮基层村(社区)的“五有五好”创建,“三有”水平全面提升;三项特色工作均涌现一批亮点和品牌,“一站多点”办站新路子得到上级关工委肯定和推广;“预减”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赞扬;“互联网+关工”在探索中前进;关工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火炬》、《薪火》和本地主流媒体,都推出了长篇报道。争先创优的工作状态,推动全区关工委工作逐步迈入“普惠、高质、常态”的轨道。

  三、体会

  1、考核应该成为加强关工委建设的制度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关工委作为各级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工作组织,肩负着为党分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重任,需要一代代同志接续努力,不懈奋斗。新修订的省关工委《工作规则》指出:“推动改革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推进工作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实行考核制度,是对关工委自身治理能力的一种提升,是对《工作规则》的深刻理解与遵循。当然,以“五老”为主体的关工委组织,考核重在激励,淡化功利。在实践中,我们掌握宽严相济的尺度,量化指标,必须有严格的加分或减分;非量化指标,则含有“宽”的成分,体现鼓励。这些年来,考核制度有益于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均衡化发展,有益于引导基层关工委“主动作为”,有益于各项工作探索创新。这是我们的初衷,这个预期已经基本达到。

  2、与指导相辅相成,与服务同步推进。省关工委《工作规则》明确:“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关工委在同级党委(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上级关工委对下级关工委履行工作指导职责。”考核是严格意义上的指导,与指导的目标指向完全一致。我们既不能用考核代替指导,也不能用指导否定考核的必要。关工委工作的主体是“五老”,其考核不同于在职人员,不涉及职务升迁、报酬待遇等,考核导向是褒奖激励。在宽松的前提下,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大锅饭”现象,在老有所为中激励尽力而为,多有作为。对基层实行了考核制度,区关工委并不是可轻松的。事实上,实行考核这些年来,区关工委想基层所需,急基层所急,忧基层所忧,对基层关工委的服务更多样更细致更实在,切实帮助他们破解班子和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难题;下功夫培育典型与推广品牌,推动面上工作。从校外辅导老师到宣讲团成员,从关爱团“五老”到年轻的信息员,我们年年开展活动强化培训。为了提高基层通讯员业务素质,我们还有“新闻大篷车”开到各乡镇街道,举办巡回讲座。经过这么多年来为基层服务,全区上下形成了既务实求新又体谅宽松的工作氛围。

  3、考核的设计要服从于效果。考核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与工作要求同步;在“标值”确定上,务必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高不可攀”让人失去信心,也不能“唾手可得”轻易获取。要达到工作指标,必须用心动脑,花点劲、出点力、流点汗,从而让考核成为一种催化剂,引导基层关工委同志全身心投入关工事业。另外,在考核条目表述上,力求简明,一目了然;方法要突出可操作性,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尽量“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