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风采 » 正文

张雅娟――关爱事业中的“无名英雄” 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吴成的“最佳配偶”张雅娟

发布日期:2020-01-08    

  一名在抗战中被日寇飞机炸弹弹片炸去右下臂的新四军伤残老战士吴成,为何能在91高龄下还能坚持在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而且精神矍铄,乐此不疲。从1952年以来,吴成秉守“要想红旗飘万代,关键教育下一代”的信念,走上革命传统教育讲台。67年来,他辗转全国各地作革命传统报告6000余场,听众达500余万人次。带着这个探究,近期我去探访了吴老的爱人,出生于1934年4月5日,今年86岁的张雅娟老人,听她娓娓道来,并到他们居住的无锡市产山社区走访等,解开了我的疑团。

  4月30日,河埒街道产山社区一幢二层小楼里人头攒动。这是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所在地,影像、图片、实物还有吴成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大家感受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和革命传承。

  “亲爱的张奶奶,我到吴爷爷教育基地参观,很遗憾没有看到您,因为您从不抛头露面,黙黙地奉献,我知道,吴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背后一定是您一直在默默支持他……您是吴爷爷的幕后英雄。”这是河埒中心小学何若丹同学写给张雅娟奶奶的一封信。

  这封信被吴成访在传承室内千余封信件中显著的位置,算是对妻子的“特殊”回报。在讲台上、展览室滔滔不绝演讲的吴成说起妻子,却缺少了慷慨激昂。不是没有“故事”,是他觉得亏欠妻子太多。

  如今张雅娟回忆起和吴成的恋爱时光,依然透露出幸福和甜蜜。

  在上海青浦县(原属江苏)土生土长的张雅娟在淞沪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医院。一天,医院转来了一个战争中失去右下臂需要继续治疗的伤员。业务精湛的张雅娟承担起了这个重担。在接触过程中,吴成在战斗中英勇事迹陆续传到张雅娟的耳朵里,没想到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就在身边,一颗爱情的种子开始埋藏在少女的心中。在张雅娟的细心照料下,吴成病情恢复很快。慢慢地,吴成对这个眉清目秀的白衣天使产生了好感和依赖。没有鲜花,没有婚纱,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在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从部队到院校,从企业到监狱……60多年来,吴成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6000多场。在这背后是张雅娟日复一日辛苦和无私的付出,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照顾孩子,所有事务都没有让吴成操心,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找上了吴成。一次在外作报告回到家中,刚进家门,由于过度劳累,吴成一头摔倒在了地上,经过检查,虽然没有大碍,可是以后吴成的腿脚不方便了。从此以后,张雅娟便成了吴成的“拐杖”,每次“出征”,她都相伴左右。

  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张雅娟开始治疗吴成的旧疾,从日常的饮食到药物的服用,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由于调理得当,吴成的糖尿病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在,接听邀请上课电话、整理各种信件卡片都落在了张雅娟身上。

  为了丰富吴成的讲课内容,张雅娟每天陪伴吴成看书读报,把党的最新精神融进宣讲报告中,引导学生们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吴成、张雅娟老夫妇生活并不富裕,如今仍住在40平方米的老房中,但自费4万元,在阁楼上创建了“家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该种基地的全国“第一人”。在女儿下岗,女婿待业,外孙女上大学,家境一般的情况下,张雅娟都毫不吝啬地支持吴成帮助贫困学生,主动捐钱捐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们先后资助了延安、井冈山、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的5名贫困学生,每每逢年过节,他们总会带着学习、生活用品去看望资助对方,最大一笔捐出一万元……作为妻子张雅娟,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事业,一直独自承担家庭重担,退休后,除了每天照顾好吴成外,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接听来自学校、机关、企业、家长的邀请和咨询电话,整理各种信件和卡片,成了“内勤、秘书”,当吴成讲课时,她又成为了“记录员”。 如今,革命自有后来人,外甥冯寅加入了他俩的关爱圈,除关心二老的身体、生活外,还做接访、陪护、材料整理……,关爱有传承,关爱有接力!

  说到以后的路,张雅娟说,吴成的信仰就是我的信仰,他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革命精神永无止境,照顾好他,让他多作一场报告。她经常对丈夫讲:“你放心做你的关爱事业,家里的事一切有我,不用你分心,我也是一名党员,受党的教育几十年,我以你为荣。关心好你,让你关爱好更多的青少年。”多么朴实无华的表白和行动,不禁使人对张雅娟大姐肃然起敬。吴成常讲;“奖章的一半有您的一半! 没有您这位‘贤内助’,就没有我的关工成就!”

  无锡市关工委宣讲团:顾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