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勤学苦作多积累,文稿自有活水来

发布日期:2019-11-19         浏览次数:

宜兴市关工委  杨南华

(2019年11月14日)

  

  撰写文稿是办公室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文秘人员必备的基本功。这既有一定的方法和要领,更有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技巧,可谓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勤学苦作和多实践多积累,才能瓜熟蒂落、出类拔萃。这里尝试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与大家探讨和共勉。

  一、乐于充实积累,下笔自然流淌

  俗话说“胸有千山万壑,下笔气象万千”。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充实和积累。积累得足够多就能厚积薄发,下笔自然流淌。这和教学是一个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一篇数千字的文稿,应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素材积累。充实和积累应重视以下几点:其一,加强自身学习。这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文字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和习惯。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学习上的忽视就是知识更新的停滞。即使基础再好、功底再厚,放松学习必然成就不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稿。我们既要学习了解国际国内之大势,又要关注自己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趋向;既要学习上级的大政方针和领导讲话,也要知悉基层实际以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既要学习从事自身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相关知识。其二,重视调查研究。其作用意义不必过多陈述,而方法却有讲究。深入基层搞调查摸情况、召开会议听汇报征建言、解剖麻雀作分析理思路等,都是基本的方法要领。而工作的参与和活动的到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办公室同志只是听汇报、看材料,习惯于深居简出、闭门造车,必然无法形成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文字材料。尽管日常工作很忙,但也该抽身参与一些重要工作和活动,或选择性地“到场”感受一下现场氛围。其三,乐于积累素材。平时学习和调研中总会感觉好文、好句、好材料目不暇接,却又很少能够牢记在心。这就要求我们乐于和善于积累。笔记和剪贴等传统手法可沿用,运用电脑贮存则更为便捷。积累在笔记本或电脑文档中的资料素材也不等于已经入心入脑。对自己付出劳动后的成果要经常翻看温习,以增强记忆,随时为我所用。其四,“恶补”也是充实积累手段之一。有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写作也会遇到“提笔方觉货不多”的情况。知识就像浩瀚的海洋,我们就像是在书海中游泳的小鱼。即使平时学习很认真,调研也很深入,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了解的情况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我们接受一项文稿任务时,一般不会处在成竹在胸、胜券在握的状态,尤其是对专业性较强、平时不经常接触的工作更显得才思枯竭、江郎才尽。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调研,我将此称为“恶补”。尽管这种临渴掘井的态度不应提倡,却也是一种补救方法。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我们急用即学创造了便利条件。其五,把每一次“苦作”当作积蓄能量的契机。文稿起草通常是被动接受任务,而不像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那样主动去做。面对文稿任务,如果心生畏惧或望而却步都无济于事,最终还得自己面对。要把每一次苦作看成是历练自我和积蓄能量的契机。其实为文的要领仍是多练多写、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辛勤付出后收获成果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写作过程中我们踏破铁鞋去寻和觅,煞费苦心去思和悟,像孩子玩乐高似地进行细心组装。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最终就能成为醇厚的酒和老辣的姜。

  二、善于谋篇布局,构建完美框架

  规划设计是一座极品建筑的先决条件,而文稿的谋篇布局犹如规划设计一样重要。无论是工作报告、工作汇报,还是经验交流、调研论文等文稿,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框架布局,即从中心思想、思路脉络,到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标题的确定。我们应准备为此耗上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完善,即使推倒重来也该不厌其烦。谋篇布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里的“内容”是指文稿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形式”即以什么样的文字语言来表述。其关系应是内容在先,形式居后,内容决定形式。即以恰到好处的语言来体现内容,不能为了追求语言完美而偏离了内容的真实。近些年,中央和国家级的工作报告已经作出榜样。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二级甚至三级标题,都是用平实简朴的语言来表达事实或陈述观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语言的对仗和工整。我的体会是:工作报告和工作汇报之类的文稿应仿效中央会议报告的形式,千万不要以强拼硬凑、牵强附会的语言来表达内容。而经验材料可适当考虑语言的雅致,以增强其美感和可读性。二是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系。如果把上级要求或有关会议所要达到的目的称之谓必要性,把我们所做的工作或可以叙述的内容称之为可行性。那么两者关系是顾及彼此、不可偏废。即必要性和可行性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动笔行文。我们往往会在形成文稿框架后觉得某些内容或标题是必要的,但仔细捉摸后感觉可提供的素材不多或根本无话可说,即没有可行性;或者是虽有经验可总结却并不是上级需要的内容,即没有必要性。这时就必须对这个框架布局作修改完善,直至必要性和可行性吻合为止。三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这要根据文稿类型来考虑。工作汇报可偏重于“重点”,即在重点、亮点和特色工作上浓沫重彩。经验介绍或交流材料可以择其要而忽略其他,或“掩了毛边露光边”。工作报告应在突出重点基础上统筹兼顾,既在内容上“兼顾”,又要重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讲评点赞应顾及下属各个单位。比如,作为市(县)一级来说,如果一个工作会议上的年度工作报告通篇没有提到某个乡镇,那就是一篇存在明显缺陷的文稿。四是引用和自我创作的关系。文稿起草避免不了要引用上级领导讲话或文件内容,也少不了借鉴他人的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行文风格。但这种引用和借鉴不是简单地照搬照套和移花接木,而是在吃透精神、学懂弄通基础上激发自己的灵感,进行合理改进后得到的重组和升华。另一个是恰当引用自己过去的文稿资料。我的经验是,妥善保存好自己每一次的文稿成果。起草新的文稿时,只要受众对象不同,过去文稿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后就可为今天所用。所以从事某个行业或领域多年的文字工作后,有心人就能做到情况明、思路清,积累多、功底厚,常规性的文稿便能信手拈来甚至轻松自如。为文者都应当向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五是大局观念与个人情感的关系。一篇文稿往往会体现作者的喜好、特色和情感,所以有“文如其人”之说。但必须明白,我们的文稿是“遵命文字”,其作者只是“代人立言”,其观点应当符合上级的大政方针,应当表达本单位主要领导或整个班子的意图和意志,不得运用拟稿之便渲染个人的偏激言论或“一家之言”。这就是指文章要有政治站位,必须附合大局利益和组织意图,这才会形成良好导向并得到上级认可。

  三、精于行文技巧,文稿顺理成章

  如果说文稿的框架和提纲好比是人体的骨架,那么内容和素材就是肉与血液,都是健康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与素材的充填即行文写作的方法要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我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以下几点粗浅的感受:形成思路后力争一气呵成以增强连贯性和写作效率。我的体会是,谋篇布局应三思而行、反复推敲,不能急于求成。而内容的充实不宜拖泥带水、慢慢吞吞。形成了基本的叙述思路后就要快速行文,尤其是各个段落和章节应当一气呵成。如果写写放放、隔三差五地作业,思路就会断断续续,文稿肯定缺乏连贯性,也降低了写作效率。精心选材以把最恰当的素材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但凡勤于学习和积累的撰稿人会遇到观点思绪万千、素材琳琅满目的情况,处在“千树万树梨花开,朵朵是我心中爱”而难以割舍的境地。这时我们就要注意精心选材,合理搭配。观点叙述要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切中要害。要选择有代表性和分量较重的事例来佐证文稿观点,切忌长篇累牍、冗词赘句。尽可能运用新颖语言来增添文稿亮色。新近发表的上级领导讲话特别是中央主要领导的讲话以及国家级媒体的言论文章,总是会蕴含一些可读性强、接地气的新潮语言。为文者应当勤学勤记,并及时加以引用,让文稿增添色彩并踏上时代的节拍,一改文章的平庸和大众化。但在引用新潮的网络语言时应细心斟酌其可行性。适当引用古诗文来阐明透彻的思想。古典诗文及名言名句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妙用古诗文和名言不仅可以精确地表达思想观点,而且可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读之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注重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以深化主题。开头与结尾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思路结构上有提挈全文的作用。首尾照应,可使文章前呼后应,产生浑然一体的效果。我们文稿的常见毛病是虎头蛇尾,结尾简单重复观点。好的结尾应恰当地照应开头,并力争激起波澜、提振人心,让人生发一种跃跃欲试、立马行动的豪迈激情。完稿后搁一搁再作雕琢以求得锦上添花。我们在文稿起草过程中往往会因赶进度而无法精耕细作。所以文稿完工后不必急于“交差”,而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搁置一下再进一步完善和雕琢。实践证明,文稿完工后的几天里,我们往往会在心情愉悦而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有效地精雕细刻,甚至在一些闲暇时候顿生灵感,计上心来,给文稿再增亮色,达到出神入化、锦上添花的效果。

  拟写文稿学问很深,以上拙见如能给大家某些启发是很欣慰的事情,也期盼分享各位老领导和同志们的招数和技巧。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但对关工委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工作好还得写得好、表达得好,才不至于埋没我们“五老”团队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勤学苦作、奋力奔跑,以高质量的文稿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