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交流 »基层经验 » 正文

提升办站质量 彰显特色魅力 着力助推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9-06-05         浏览次数:

  惠山区关工委

  近年来,我区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增强吸引力、提高生命力”这一目标,以校社共建为抓手,强化校站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项校外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推行 “2+X”办班新模式,实现了“一站一品一特色”办站模式的全覆盖。2018年,我区开办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共有211家,其中,中心辅导站114家,分站(点)22家,站(点)22家,家庭辅导站75 家。参与办站辅导志愿者人员1909名,其中村(社区)关工委负责人员297名,退休老师及其他“五老”651名,现职教师432名,大学生村官及社会义工志愿者529名。全区各村(社区)辅导站实际办班2355期(含家庭辅导站办班744期),参与各类活动的中小学生达14.2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为历史最高。内涵深、形式活、质量高、人气旺,已成为我区校外辅导站规范化运行的新常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重抓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

  我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展活动的参与率近年来呈年年攀升的良好态势,得益于“党建带关建”把基层关工委的思想、组织、保障、阵地工作全面带动起来,推动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辅导站建设的支持,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关工委牵头、各方联动、资源共享” 的工作机制和良好运行发展态势。

  一是办站组织架构健全,运行高效。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层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全区各街镇、村(社区)和区相关部门普遍成立了校外教育辅导工作领导小组,街镇一般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村(社区)由村委主任或副书记任组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教育、文体、司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级党政领导从人力、财力、场地等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全面实行“三个一”制度,即每年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关工工作特别是校外教育辅导工作;下发一个文件,以党政办名义下发全年校外教育辅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一个专项考核,将校外辅导站(点)工作绩效纳入对村(社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制度约束和保障辅导站建设有序发展、有章可循。同时,各街镇切合实际需要,不断加强辅导站点建设,并充分发挥辅导总站的组织协调和辐射带动功能,牵头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开展多形式的示范指导工作,统一协调运作,实现效能最大化。

  二是继续巩固和扩大“校站结合”成果。校站结合是辅导站常办常新的必由之路。各街镇关工委继续加强与辖区周边学校的合作共建,通过深入社区开展调研,走访辖区学校,双方主动履责共同制订实施年度校外辅导站活动计划和方案,年终进行总结交流,肯定成绩,排查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和整改措施。尤其是把组织动员在职教师参与办站工作作为提升校外辅导站办站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关工委与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联动合作,形成关工委、社区、辅导站与企业、社会力量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格局。如长安街道抓特色,创亮点,在惠南社区积极开展“向阳花开”职工子女青少年暑期“全托班”试点工作,实现了中小学生平时与暑期教育的无缝对接。洛社镇振达钢管民营企业连续2年开展双职工子女暑期全托班,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打造“快乐驿站”,强化关工委与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联动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校站结合”的成果。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固化保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辅导站保持活力、行稳致远的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完善了切合本地实际、便于执行的办站保障机制,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管理制度到位。包括联席会议制度、汇报交流制度、巡视督查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二是经费保障机制到位。主要是指在筹集安排寒暑假进行的校外辅导站各项活动经费,一般通过由社区负责不少于5千~1万元的保底资金,街镇划拨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多渠道筹措机制,确保青少年活动正常开展和相关教辅人员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三是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到位。包括“以奖代补”方式对“五老”骨干的激励慰问以及现职教师参与辅导站工作表现对其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的意见反馈等。此外,区关工委主要领导结合基层“党建带关建”自查情况、“五有五好”村(社区)创建等时机,强化督查,促巩固抓提高,统一做到组织机构、规则制度、活动规划“三上墙”,以完善的制度确保机制高效运行。

  二、创新思路举措,强化队伍建设

  全区各级关工委立足新时代,适应新形势,以提升辅导站活动生命力和吸引力为出发点,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辅导站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

  一是及早部署、注重发动。近年来,各街镇普遍做到一季度抓计划方案,二季度抓动员培训,三季度抓督查总结,形成工作惯例和制度。特别是在组织宣传发动,着力加强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五老”骨干作用和在职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早作准备。各村、社区关工委普遍做到“四早”“四抓”。“四早”是活动内容早策划、辅导计划早落实、安全措施早防范、专人负责早准备。“四抓”是抓组织引领,加强辅导老师和志愿者的配备;抓活动质量,提升辅导站学生参与率;抓经费落实,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抓安全工作,做到活动安全无事故。各地在早作部署的前提下,加强舆论宣传报道,通过发放暑期活动计划,村委宣传栏张贴,建家长微信群等方式方法,进行广泛发动和宣传,确保青少年学生参与率。如我区阳山镇针对历年青少年参与活动率偏低的难点,加强与学校沟通联系,由学校印制校社联系卡,发放到每一位小学生手中,让学生家长早知道校外辅导站的活动内容,提前做好暑期安排,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去年学生参与暑期活动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升,参与率大大提高。去年全镇共举办暑期活动204期,参与学生7858人次,平均每期有39人参加。

  二是因地制宜、因需设课。各地根据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精心策划各类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在办班模式上实行灵活多样性发展。在继续办好原有中心辅导站、分站(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合办班,分批办班。同时继续大力扶持“五老”开办家庭辅导站,特别是示范性家庭辅导站的建设,抓好辅导站电子阅览室的高效特色教学。在办班内容上我们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联合创办各具特色特长培训班,丰富内涵,满足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对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类辅导活动根据“整体设计、过程推进,项目化落实”原则组织开展,使活动既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做到多样化、系列化、效果好。如今,我区辅导站特色班比重进一步加大,仅2018年暑期,举办了587期(舞蹈才艺、书画艺术、创意手工等),参与青少年2.7万人次,特色活动的创新实施越来越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

  三是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抓住优化辅导员队伍,就抓住了辅导站发展的核心,近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大力吸收刚退休的 “五老”骨干担任辅导员,发挥专长、贡献余热;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充实大学生村官、在职教师、社会一技之长的年轻志愿者参与辅导站工作,同时不断优化辅导员文化年龄结构,通过各类人才资源的整合,构建一支以“五老”为主体、以在职教师和大学生村官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年轻的辅导员队伍,为我区辅导站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和辅导员骨干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与青少年关爱沟通的能力,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推动校外辅导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为、因事而新。

  三、全面推行2+X办班模式,提升育人成效

  切实提高辅导活动质量和育人功能,是校外辅导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近年来,我们在深化辅导站活动内涵上全面推行“2+X”办班新模式,助推校外辅导站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富有成效。

  一是主题教育导向鲜明,落实落细。我们在校外辅导教育中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每年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校外辅导站这一有利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去年,我们紧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宣讲活动。全区共组织动员140名“五老”骨干,发挥他们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的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得益者的身份,用口述历史讲故事的方式,特别是通过家乡、家庭的变化,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小中见大,形象生动地帮助青少年了解改革开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一步抒发和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各街镇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青少年的兴趣点,依托校外教育辅导站、夏令营等阵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寻访红色人物、观看红色电影、唱响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征文演讲比赛等看得见、摸得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之中,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二是社会道德实践紧接地气,知行合一。各地在校外辅导活动中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史教育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发挥“五老”优势,开展系列化、接地气、入人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把青春梦、成才梦融入中国梦,不断增强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有效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育人效果。继续全面推行深化“三个走进”实践活动,走进军营,强化了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锤炼了意志品质;走进身边好人,通过寻访,了解并学习身边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无锡好人”的先进事迹,从小在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引导他们学好人,做好事,自觉参加各种道德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家训家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优良家风,崇德重孝行善,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三是“一站一品”寓教于乐,亮点纷呈。校外教育辅导工作在紧扣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活动的前提下,我们进一步抓好科普教育、文化辅导、兴趣技能培训、才艺拓展、文体娱乐、心理辅导等各类活动,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融合,积极打造“一站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建设。如钱桥街道探索试点开办了“小升初”品德、文化、心理辅导班, 2018年暑期报名人数达到209名,占小学毕业学生80%,进一步扩大覆盖影响力。前洲、洛社、堰桥、玉祁、阳山等街镇开办的“四点半爱心课堂”、暑期作业难题辅导班、“一小时精读”特色班、琴棋书画才艺班等等,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显其长,有声有色。各地还从多视角、多层面精心制作各类暑期校外辅导活动视频,通过交流、推广本地特色活动项目,切实提升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水平和实效。同时我们加大对电子阅览室运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育人功能,开展PPT制作展示、电子书屋阅读等教学实践活动,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