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五老”宝刀不老 倾力关心下一代事业

发布日期:2017-09-22         浏览次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1992年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致力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关怀援助贫困学生、失足青少年。经过25年的发展,我市关工委组织不断壮大。尤其是近年来的改革创新,取得累累成果,使得我市关工委成为深受家长和青少年欢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组织。

  机制创新: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

  我市的关工委组织层层叠叠,如同杈丫的树枝一般,从市级、区(县)级,一直触伸到街道(镇)、社区(村)、学校和企业,工作主体是已经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们无权无职,开展工作存在不少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关工委深入基层调研,外出考察,最终形成思路:既然关工委是在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就要牢牢依靠党委,充分利用党建来带动关工委建设。

  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退下来的老同志请到“五老”志愿队伍里来,甚至担任各级关工委的“带头人”。很多老同志临退休前一两年,关工委就开始做思想工作,一次请不动,就两次、三次。目前,全市已有87.5%的街道(镇)关工委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由同级领导班子中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

  依靠各级党委支持,保障经费。个别区级关工委原先每年的活动经费只有10万元,开展不了有影响力的活动。市关工委了解后,积极与区委主要领导沟通,最终把活动经费提高到每年30万。一些刚退休的老干部在做关工委工作时,一时还难以完成角色转换,经常遇到阻力。市关工委主任缪根宝总是勉励他们:“这时候需要耐心地去同各方面沟通争取,为了下一代,不要怕吃闭门羹。”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下,全市已有66.3%的街道(镇)、37.8%的社区(村)关工委工作经费得到了解决。 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经过几年努力,“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的思路得到了市委的认可,今年5月,市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将关工委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7月,省关工委要求全省其他市、县,学习借鉴无锡关工委的成功经验。

  手段创新:“五老”们变身互联网达人

  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而工作主体则是退休“五老”,一边是时代潮流的追逐者,一边是本该颐养自乐的“闲人”。凭着关心下一代的热情,“五老”们投身互联网潮流,只为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

  “60岁学打拳”是锡山区“五老”华建树的网名。原本连电脑都没怎么碰过的他,临时担任起锡山区网上家长学校“校长”。“不懂互联网,怎么当‘校长’?”华建树不得不从头学起。老年大学、社区的电脑班,经常有他的身影,回了家他就自己摸索。几年下来,做网页、做公众号,他竟玩得比年轻人还溜。

  2013年,华建树创建了“锡山区云家教服务平台”。每个上班日,他编辑平台上收到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信息,认真回复,再上传到相关栏目。最高的时候,平台日活跃用户能达到上万。“都说网络是虚拟的,而我感到前所未有地充实。”华建树说。

  “五老”队伍中,像华建树这样的互联网达人虽然有不少,可信息化技术对大多数“五老”来说,还是个弱项。市关工委顺应工作需求,提倡“五老”们要学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用QQ、微信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许多“五老”提出让子女教他们聊QQ、聊微信,子女说:“这玩意儿复杂着呢,老年人学不会的。”

  他们不灰心,缠着子女、甚至第三代孩子们学习。渐渐地,“五老”们对着屏幕,手指灵活了,信息灵通了,和被帮扶的孩子们群聊,打字、语音、转发文章,样样在行。从2015年开始,市关工委对基层“五老”展开了网络技术知识的培训,建立起微信工作群,及时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市关工委从2004年就开始建设网站,至今已经5次改版,点击率不断扩大。2015年,市关工委和无锡新传媒网站合作,开辟了网络访谈节目,构筑党史、国史教育的网络基地。今年上半年,市关工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提出了互联网+关工委的设想,在信息化道路上迈开了大步。

  硕果累累:社会教育全面推进,关工委影响力日增

  有了“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的体制依托,辅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全市“五老”们更加如鱼得水,充分用丰富的人生阅历感化和关心下一代,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今年96岁的抗战老兵卜仲谟,从1982年开始关心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担任过30多所大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员,围绕党史、国史累计作了1700多场报告,听众达37万余人次。他说:“我把所有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我要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讲台上悄然离去。”如今,卜老后继有人,全市现有“五老”3395名报告员,平均每年编写3000余篇德育教育方面的材料,作6200余场报告,听讲的青少年达到150余万人次。

  为了使青少年帮教工作更有针对性,市关工委把“失足、失管、失学、失控、失亲”的青少年作为重点。2014年,市关工委和市第一看守所,针对所内在押未成年犯,共建了“雨露学堂”。“五老”们经常去那里,和失足青少年谈心,鼓励他们改过自新。3年下来,“雨露学堂”已经累计转化了500多名失足青少年。而在全市,目前共有7563名“五老”帮教员,近5年平均每年帮教帮扶失足、后进青少年4600余名,转好率达88%。

  在推进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调方面,我市已经建立起了3843个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763个社区(村)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6722台。16411名“五老”利用辅导站,办起“四点半课堂”,开展思想道德、社会实践、体育活动、艺术沙龙等各类活动。近五年,平均每年有113万余人次学生参与校外辅导站活动。

  如此多的显著成果,使得关工委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主动求助。学生小乐(化名),受父亲去世的刺激,开学后故意错过报到时间,学校拒收。小乐家人急忙找关工委求助。市关工委一面和学校沟通,一面开导小乐,终于帮助他重返校园。一对退休教师夫妇,家教有方,子女成了科研工作者,第三代也都考上了名校。老夫妇特地总结了一部“育儿经”,送到市关工委,希望与更多的家长分享。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已然成了“关心青少年,传播正能量”的代名词。(摘自《无锡日报》2017年9月19日)